首 页   检察要闻   阳光检务   检察官风采   理论研究  基层联播   检察视频   媒体聚焦   权威发布   
基层院

 交城县  文水县  汾阳市  孝义市  离石区  交口县  石楼县  中阳县  柳林县  临县  岚县  兴县  方山县

领导简介
检察长致辞
本院概况
机构职能
工作流程
工作报告
法律文书公开
控告申诉平台
  检察视频 更多>>
学法好去处,快来离石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打卡吧
学法好去处,快来离石...
· 吕梁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品牌亮相!
· 喜报!央视《今日说法》专题报道吕梁市检...
吕梁检察微博
吕梁检察微博
吕梁检察微信
吕梁检察微信
吕梁检察头条
吕梁检察头条
吕梁检察抖音
吕梁检察抖音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重视证据能力与证明力之证据判断功能
时间:2018-01-04  作者: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 | |

  我国传统证据法理论和实践涉及证据问题必谈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下称证据“三性”)。这里的“三性”其实谈论的是证据的属性问题,与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下称证据“二力”)存在重大差别。证据能力,是指证据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能力;证明力,是指证据对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与价值。笔者认为,司法实践中,应该尽快实现从证据“三性”向证据“二力”的转型。

  首先,证据“三性”之间无内在逻辑定位。证据“三性”之间没有逻辑上的先后秩序,也无法突出证据合法性的首要地位。因为,实践中无法保证办案人员始终把合法性放在第一位,这是由“三性”之间的平面结构与耦合关系所决定的。这与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中将客观要件放在主观要件前面,而实践中动辄先判断主观要件是一样的道理。

  但证据“二力”之间在逻辑结构上是递进的关系,没有证据能力就不具备作为认定案件事实根据的资格,当然也就谈不上证明力,即没有对事实的证明作用与证明价值,换言之,证据能力是证明力的前提和条件。这与犯罪构成“三阶层”理论中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逻辑上的递进关系是一致的。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证据法通说认为,证据能力在逻辑上先于证明力,正如我国台湾地区有学者所指出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有别,盖证明力有无之判断,系证据具备证据能力之后问题;易言之,于评价证据对于判断事实之真伪能否发生心证上作用力之前,系以该证据已具备证据能力为先决条件。”简言之,证据能力在先,证明力在后,前者侧重形式判断,后者侧重实质价值判断。这种内在结构上的逻辑关系决定了在审查证据过程中,必然先审查证据能力,然后才能判断证据证明力,从而迫使司法人员先审查证据能力再判断证据证明力,从而有效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其次,实践中的“假象印证”与证据“三性”理论有关。事实表明,有的冤错案从表面上看证据之间能相互印证,证据具有关联性和客观性,但是用来印证的证据是没有证据能力的证据,所以形成的印证就是“假象印证”,从而导致错案。有学者将错案的责任归咎于印证证明模式,这是错误的。印证作为现代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普遍的证明力判断规则,本身并无不当。问题出在没有严格把关证据的证据能力,而过于强调证据的关联性和客观性,从而导致“假象印证”,这恰恰与证据“三性”理论是有关联的。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证据“三性”在本质上属于证据属性问题,其学术价值有限,实践意义不大。

  再次,证据“三性”容易对司法人员形成观念误导。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可以看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指的是不得作为定案根据,属于证据使用禁止,而并非指不得进入法庭的准入资格。这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关于证据取得禁止的规定,即“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完整地体现了大陆法系的证据禁止理论(证据取得禁止和证据使用禁止)。我国相关司法解释中使用“不能(得)作为定案的根据”的表述更为普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凡是涉及到非法证据排除的,基本上都使用了“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的表述。可见,我国刑事诉讼在立法和司法解释上采取的是大陆法系的证据禁止理论和证据能力的概念。

  在这样的立法和司法背景之下,过于强调证据“三性”容易对司法人员形成误导,一方面会使其错误地认为,只有使用刑讯逼供等严重非法方法获得的证据才会被排除,而忽视因违反其他取证规范而导致证据禁止使用(非法证据排除)。实践中,有观点认为,司法解释中规定的“没有来源的物证、书证不得作为定案依据”不属于非法证据排除,这就是典型的用证据合法性来误解证据能力的观点。另一方面会使其错误地认为,只要是违法取得的证据就一定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比如有观点认为,扣押清单没有侦查人员签名,这显然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也可谓不合法证据,但事实上这种证据并非一定需要被排除,并不一定不能作为定案根据。

  证据能力作为大陆法系的基本概念,是指证据能否作为定案的依据,其发挥着把守证据作为认定事实依据的“出口”功能。这与英美法系中证据的可采性、合法性不同,可采性、合法性是指证据进入法庭调查程序的资格,发挥着把守证据进入法庭调查程序的“入口”作用。司法实践中,亟须倡导大陆法系证据法的两个核心概念“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来扭转证据“三性”所可能形成的误导。

  最后,证据“三性”有误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嫌。根据证据“三性”理论,合法性是证据的基本属性之一。与“合法性证据”相对应的是“不具有合法性的证据”或者“非法性证据”,但是无论是“不具有合法性的证据”还是“非法性证据”与我们所说的“非法证据排除”中的“非法证据”存有不同。

  如前所述,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所说的非法证据排除是指“不得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也就是无证据能力的证据。而无证据能力的证据不等于非法或违法取得的证据,也就是大陆法系证据法理论通说认为的“证据取得禁止”不等于“证据使用禁止”。正如有专家指出的,“合法取得之证据未必能够使用,非法取得之证据未必不能使用,因此,证据取得禁止与证据使用禁止之间,并无‘等号’或‘若——则’关系,而是前者之违法必须加上‘其他条件’才会导致后者效果。”简言之,不具有合法性的证据并非一概不能作为定案根据,因为,不具有合法性的证据还有可能是瑕疵证据,瑕疵证据一方面属于违法取得的证据,另一方面经合理解释或补正可以作为定案根据。可见,证据“三性”一方面认为“合法性”是证据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又无法得出不具有这一属性的证据就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结论。如此,这一“合法性”可能会误导和扰乱对非法证据排除概念的理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应当尽快完成证据“三性”向证据“二力”的转型,更加重视证据“二力”之证据审查判断功能。

  (作者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版权所有:山西省吕梁市人民检察院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龙凤南大街102号

邮编:033000   举报电话:12309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